close





其實今天是到課程的後面才開始記下一些要點,發覺老師課程上所提到的許多事不光是思考就可以得到答案的。

子日: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有些思考還要行動輔助之才行。

(一)

故事和敘事傳遞著經驗,經驗對人的意義則隨著環境而改變。

對於碩士生而言,大量的閱讀,不畏堅難的衝破語言的障礙閱讀經典名著----即使它們可能並非常代有名的著作,但卻可以從那些學者在面對他們當代的問題時所切入的思考點,以及對問題的處理方式之中得到啟發。

大量的閱讀可視為補足經驗不足的手段之一。若在博士班中,這種資料和文獻的閱讀則是基本的要求和義務,雖然碩士生沒有被硬性要求要如此,但閱讀總是對人有益的。

(二)公共政策的重點之一即是解決眾人的心理焦慮(公共問題)。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必須遵守的一些規範和規則,即是通常所說的合法性和正當性,以免政策的結果反而加重了心理上的焦慮而不能解決問題。

在公共政策的領域中,文獻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常是正當性和合法性的來源之一。但前人的研究成果,當代的管理者和執行者是否就是照單全收呢?

每一篇報告和研究的文獻,都有其所依賴的科學方法,但在其背後的仍是「敘事和故事」的價值。

「故事性」代表的是如何描述出有趣現象和重要問題;而在描述的過程中,「問題建構」----發現既有理論和現實情況之間的衝突和反差。這涉及了研究者如何的去採用某種價值,以及其自我辯疑的能力。

(三)對量化研究者而言,有許多格式和方法上的步驟是不能被省去的;但此點對於質化研究來說又非絕對。

而研究方法和方向的選擇,可能決定了研究成果的代表性和學術價值。

在量化和質化之間,其實可構成一研究上的循環。在量假研究中,用來度量現象的指標,其中都隱含著預設的價值,而這價值的形成許多都是來自於其他質化研究中的實地參與。

(四)

「講述故事」在公共政策中是一個重點的動作(個案研究的重要性)。

在不同的環境和脈絡中,可以呈現出一種經驗和理論上的差異,因為不同的環境和脈絡可能會對於相同的主題產生不同的演變;而這種差異即是一種研究問題的來源。



----------------------

後記些和上課無關的小事:

1.今天上課前去郵務室領到了兩件包裹,一件是我買的pc電源供電器,因為舊的用了很久,連散熱風扇都有些噪音了,買了新的對主機板的整流和壽命都會有些幫助;另一件是《灼眼的夏娜》小說1~4集,等有空慢慢看後再把心得寫上來。

2.忘了帶借期到期的書去還,罰金又要多算一天......。

3.感冒似乎在痊癒中,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但還是在晚飯後去了房間樓下的診所去看病。醫生慢慢的問著我的症狀,之後馬上拿了藥,從掛號到結束只花了不到15分鐘,非常快速。

4.回家後接到同學的通知,明天的報告似乎不用操什麼心;在網路上找到了六神合體和超獸機神的主題mp3,愈聽愈有味道。不知為何我對古早的機器人作品都覺得很喜歡,斷空我的造型設定十分有趣,有著一種帶點厚實的美感。

5.書債很多(不論是休閒書還是課內書),不快清完會很痛苦。



以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e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