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課堂:公共政策專題



其一:獨立思考的能力





性質上來說,獨立思考的能力並非是一種工具性的知識,而是一種藝術性的展現。然而一個研究者是否能開始嘗試進入獨立思考的階段,取決於「態度」上的展現。

個人的本職學能(或者說核心能力)應當要充實並擴展;以研究者來說,則是在基本智識和學科的閱讀上要有紮實的投入。

另外,與一般學生不同的是,對於已有工作和職務並且已參與一段時間的工作者來,歷練所帶來經驗能拓展眼界,儘管和正式的學術智識訓練有所區別,但有時會比後者更加的實用和易被理解。

在今日網際網路的時,個人所處的環境早已非早期所能比擬的----今日是資訊過量且超載的時代。即使是跨國企業,也可人藉由標準假的訓練方法來雇用不同國籍或不同背景的人員。然而,這種「know-how」,亦即把知識管理作為工具的模式,對於處理新問題並無多大幫助,即使知識領域因時代或技術而擴展,但對於引發人心的「好奇」卻少有關係。

思考的技術在於其獨立性,而最重要的重點即是適時的用懷疑的精神提出一個「為什麼」?

p.s.這是今日課堂上的討論主題之一,我用自己能理解的方式記下來。



其二:本人的可能研究方向



下課後用了點時間向教授提了一下最近感興趣的研究方向。

原本是企圖用多元主義或利益團體的途徑,來看看是否能探究「出版品分級制度」的政策系絡裡的行動者行為。然而在和教授提到這點時,他則認為以利益團體的角度來說,現在社會團體或聯盟對出版品分級的遊說或抵抗,對於制度本身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就學術上價值和實用性來說,可能會淪為流水帳式的記錄罷了。

之後教授提出了,不如回到我原本想法的原點,既然是以「出版品分級制度」為主,那麼可以類似從政策論證的方法,也就是探討此政策的基本「價值」何在來加以研究(例如以言論自由或政府管制,或比較研究方面),而在這種研究之前,最重要的是研究者心中要確立一套和其價值有關的基本論述。

他指出了,這是非常依賴思考的工夫,而且在資料上的分析較費時,以一個碩士研究生來說,如果能做完就算不錯,真要以這為方向的話多多少少都要有心理準備。

果真如此的話,那接下來我就得要想想是否要開始去收集政策論證的有關文獻了。

的確,以教授所提示的方向而言,在文獻的收集量上會比我原本預想的方向來得多,但相對來說也較容易了;只是對於政策論證方面我一直是沒什麼信心的......。

看來要花點時間來理清我的思路一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e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