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前一則看來有趣的新聞,吸引了曾是動漫畫愛好者的我的目光。



新聞的原文是這樣的:



--------------------------------------------------------



李登輝 扮日本漫畫主角【文/何明國】





李登輝扮日本漫畫主角為了與喜好日本漫畫的年輕人搏感情。

為了與喜好日本漫畫的年輕人搏感情,精研日本武士道的前總統李登輝昨天打扮成日本知名「魁!男塾」、「曉!男塾」、「天下無雙」系列熱血漫畫主角男塾塾長「江田島平八」的造型。李登輝的日本人造型,將在近日開張的「李塾」網站與網友見面。



【2004/11/17 聯合報】



--------------------------------------------------------





隨著政治的熱度提升,政治人物以各種顯眼的行動和裝扮來造勢的現象也頻繁出現,其中不乏有政治人物學習同人誌活動中的COSPLAY者,親身上場扮成漫畫或動畫作品中的人物,令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原來我們的政治人物也愛看漫畫、會接觸漫畫,否則他們怎麼可能知道這些漫畫人物,甚至親身裝扮上場,對於大眾來說,可能因此在政治人物的擁護者中,很少看漫畫或不曾去看漫畫的人為了想了解那些角色,而開始接觸;但另一方面,我們也憂慮並是害怕,那些曾經在我們心中留下美好感受和回憶的那些漫畫作品、角色,會在各種政治造勢或政治討論中被認知成某種政治意識型態的代言者,或重新賦予新的定位和觀點----儘管那並非是漫畫作者想要呈現的觀點。



回想2001年日本漫畫家小林善紀因畫了一本《台灣》而在國內引起廣泛的討論和爭辯,這事件的末尾,造成了小林善記列為不受歡迎人物,並被禁止他入境。在《台灣論》事件中,除了言論自由以及政治立場、歷史的爭辯之外,其中也呈現出了當漫畫的易閱讀性、易理解性、易流傳性與政治的意識型態產生衝突時,其結果往往會成為出乎作者之外的非意圖性結果。



不可否認的是,《台灣論》內容本質上就觸及了敏感的歷史和政治觀點,以漫畫形式方法表達出來,比起文字也引起了更多人想像和揣測。但即使如此,漫畫作為一種多元並表達形式豐富的媒介,單一作品可能包含有不同小眾,再者圖形的表達方式亦容許不同的想象。但在台灣論事件中,我們看到了原本應當是多元豐富的漫畫媒材,被曲意解成一種為特定政治意識型態的說服工具。



如同某影評人對於動畫作品《機動戰士0083》曲解其為軍國主義思想作品的事件一般,我們害怕的是原本應該帶給讀者放鬆、充滿想象、自由和歡樂的這種自由性空間,在與政治意識型態相遇時,政治力將讀者對作品的評價力量取而代之,成為對於漫畫新的意見領袖和評價者。



對於漫畫愛好者來說,這可能意味著,真正愛好漫畫的人可能會喪失自己欣賞、評價作品的權利,因為當政治人物對於某單一漫畫作品發表和特定政治意識型態有關的言論時,漫畫愛好者的言論場域將會被排除。



危險的是, 當這種事件正在發生時,在媒體的報導下,即使實際的漫畫閱讀者和愛好者並不認為如此,但大眾很容易便把特定的漫畫作品貼上為某意識型態代表的標籤。(例如:有可愛少女形象的作品被指為有戀童思想、動作場面被指為認同暴力......等)



同樣的,當一位政治人物裝扮成動漫畫中人物時,與一位單純的COSPLAY愛好者裝扮相比,兩者裝扮的目的可說是完全不同的。



以一位曾經是漫畫愛好者的我而言,很難相信政治人物是為了純粹為了對於動漫畫中人物的喜愛和認同而去成為一位COSPLAY者,當政治人物為了爭取媒體曝光或為了爭取選票而成為一位COSPLAY者時,那麼他已經不是一位COSPLAY者。



所以當政治人物成為了COSPLAY者,這也成了漫畫愛好者們最難以適應的事。



那麼,我們寧願漫畫作品與漫畫人物,不像現在如此的受到政治人物關注,就讓漫畫與政治各安其所,讓我們能夠安心的靜靜閱讀自己喜愛的漫畫作品。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ne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