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新海誠的第四部動畫作品,主題和仍然是以愛情作為起始,但不全然是這次作品的重點。
全三話的劇情構成中,第一話〈櫻花抄〉的主題是最鮮明的放在遠野貴樹和篠原明里的青少年戀愛中,藉由分離後的再會來鋪陳出純愛之中略帶傷感的氣氛。
以發行的時間序列來看,主題鮮明,敘事手法明確的第一話本身可視為高完成度的獨立故事,這種單篇獨立的完整性在《秒速5厘米》初期可說是最大的成功,但亦可說是最大的失敗。
從第二話〈宇航員〉開始,新海誠的故事舞台從東京移至南方海面的小島「種子島」上,由另一位暗戀貴樹的女性角色澄田花苗之獨白為貴樹的性格作出第三人稱側寫;轉移舞台和敘事角度原本在連續故事中便是一種大膽的,犧牲原本結構安全感的嘗試,以獨立一話來說,〈宇航員〉也並未失去故事重心,觀眾對於角色認同和理解也因為這種新的敘事方法而更加深入。
可惜的是,第三話卻未能善加利用原本前兩話的資本,以各話的獨立評點來說,第三話篇幅和主題明顯失焦,一個能夠漂亮結尾的獨立段落,卻只能在貴樹和明里彼此交錯但無邏輯的各自獨白中結束。
以情報資訊和劇情結構的角度來說,從第一話至第三話,導演給予觀眾的資訊量雖然愈來愈多,
但卻是愈來愈破碎,愈來愈不周全的。在這缺陷之中最值得討論的是,第三話末段以主題曲「One more time, One more chance」配上快速蒙太奇的變換畫面作為心理劇的替代手法。
這種手法雖巧妙的把觀眾對畫面的注意力轉移至更有共嗚性質的聲音上,但本質上是一種粗糙的畫面騙術和焦點轉移法。不由得令人猜測是否導演在此時,已無能為前面釋放出的眾多資訊,作出一個令觀眾能接受的結尾。
整個《秒速5厘米》的劇情結構上,明顯有一種頭重腳輕的缺憾,事實上在《星之聲》《雲之彼端,約束之地》中亦有這種劇情結構失衡的問題,但《星之聲》作為新海誠的出道之作可被觀眾體諒,《雲之彼端,約束之地》則是因為長篇故事的節奏和動作戲的高潮而掩飾此缺點。
從《星之聲》的近未來科幻式愛情,到《雲之彼端,約束之地》中把近未來科幻式愛情擴大至三角戀情,與其中人物心理正反合式的衝突描寫,可視為新海誠不斷的在作品規模和手法上尋找突破。
但在此次的《秒速5厘米》中,過去新海誠所留下的資本和優勢似乎正在一點點的流失?
首先,《秒速5厘米》已放棄了(為觀眾所熟悉的)近未來科幻世界觀的採用,轉向偏日常生活式的敘式;與其說是創新嘗試不如說是回歸原點(註1.),而《秒速5厘米》的製作方式,亦很有希望能把這種日常生活的敘事方式作為一種(對觀眾來說是)全新的風格來運用;可惜的是此次新海誠似乎仍不習慣在長篇和短篇作品的感覺中取得較佳的平衡,若是把《秒速5厘米》的三話完全當成各自關聯的獨立的故事來處理,便不易出現此次的缺憾。
再者,《秒速5厘米》中已可看出其作品之中「過度依賴配樂」來作為氣氛營造的工具,前面所提及的畫面騙術和焦點轉移便是一例。
最後,新海誠各作品中的題材共通的一致性(註2.)或許也暗示著,其在題材的處理上漸為定型,但新海誠似乎仍在為自己的作品風格做摸索和實驗,尚未自成一個獨立的動畫導演風格。
要產生一個優秀的動畫導演,本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新海誠已有幸在眾之注目之下,做出正式的兩次動畫製作嚐試(註3.);對於當前變化快速的動畫市場而言,如何在下一步的嚐試中找出形成新風格的方法,來滿足觀眾,將是注意新海誠的迷們最重視的焦點。
註1.新海誠的首部動畫作品「她與她的貓」為全長5分鐘的黑白動畫短片,講述貓與人之間的日常生活情感。
註2.這一致性是指至今新海誠的作品皆在論述,在意義上分隔兩處的個體如何超越物理上的侷限而找出情感上趨同的可能性。
註3.兩次指的是《雲之彼端,約束之地》和此次的《秒速5厘米》;《星之聲》與《她與她的貓》為個人製作,並非通常的製作過程。
- Jul 21 Sat 2007 22:30
由《秒速5厘米》論新海誠動畫安排的缺陷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